结晶什么时候用_结晶需要什么条件

logindmin 阅读:13 2024-02-28 13:27:20 评论:0

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什么时候用

1、像氯化钠用蒸发结晶。假如硝酸钾中含氯化钠杂质,除去氯化钠用降温结晶;当氯化钠中含有硝酸钾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。也就是说,除杂选用方法为主要物质的结晶方法。

2、用降温结晶的时候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且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,用降温结晶,例如NaCl。先加热溶液,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,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,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,叫降温结晶。

3、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且随温度降低而降低的溶质,比如NaNOKNO3等,高温时溶解度高,冷却热溶液时,其溶解度下降,溶质结晶析出。

4、然后冷却,在降温的过程中,溶质的溶解度减小,结晶析出,如,KNO3的结晶.使用情况不同:可以观察 溶解度曲线 ,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得很明显时,这个溶质叫陡升型,反之叫缓升型。

5、结晶水也会失去,所以比较典型的可以蒸发结晶的是NaCl。降温结晶或者叫冷却结晶,一般就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明显的,若是受热能分解的物质也只能使用降温结晶,典型的就是KNO3,另外像结晶水合物,都只能降温析出晶体。

化学实验时,什么时候用结晶法,什么时候用萃取分液法,什么时候用蒸馏法...

常用的方法有:萃取:适用于液相均一混合物的分离,通常萃取后要分液。分液:适用于非均一液相混合物的分离。常压过滤:适用于液体和固体的分离。抽滤(也叫减压过滤):适用于液体和固体的分离。

分液是利用分液漏斗如果两种液体不相溶,一种浮在另一种上,你打开漏斗下端的开口,下层液体自然就出来了,漏斗里剩余的便是上层液体。萃取,蒸馏,过滤和结晶都是混合物分离的方法,分别适应于不同的情况。

结晶是让溶液中的两种物质分离,实验室中间可能就需要一个烧杯、加热装置就够了。分液是用分液漏斗将互不相容的两相液体分离。

请问化学中除去杂质,什么时候过滤,什么时候结晶?我一直搞不清楚。请...

1、过滤——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。如:食盐含有少量沙子杂质,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,由于氯化钠溶于水,而沙子难溶于水,过滤除去杂质沙子,然后蒸发滤液,得到固体氯化钠。

2、洗涤,结晶,过滤,干燥 重结晶不是一个必要步骤,只有得到产物不纯的时候才有的操作,加上的话:洗涤,结晶,过滤,重结晶,过滤,干燥。如果是高中化学题的话,我已经没什么印象了……这个是我们做化学基础实验里的顺序。

3、过滤洗涤就可以了;以上步骤反复多次,得硝酸钾就越多,浪费就越少。

4、请看下文,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化学除杂质方法,希望可以帮到你! 初中化学除杂质方法 沉淀过滤 比如杂质是Ca2+,那加入过量CO32-把Ca2+变成CaCO3沉淀,然后过滤出来。

5、常用的物理方法有:溶解、过滤、结晶等。 化学方法有:通过化学反应,使杂质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。原则是在除杂质的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。基础是必须要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。

6、固体,需要洗涤、干燥。固体和液体混合在一起,要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,用方法2。

什么时候提纯用蒸发结晶,什么时候用降温结晶

这需要依据具体的提纯物质决定,一般溶解度和温度关系不大的用蒸发,溶解度和温度关系相关性高的用降温。

混合物的分离 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用冷却结晶,比如:硝酸钾溶液中混有氯化钠杂质。

当两种混合物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一样(一种随温度降低溶解度下降大,另一种不明显)时,降温结晶。

提纯物质,随温度溶解度影响大的,温度升高、溶解度明显升高的用降温结晶;随温度溶解度影响小的,温度升高、溶解度不明显改变的用蒸发结晶。

蒸发结晶:蒸发溶剂,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,继续蒸发,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,叫蒸发结晶。例如: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时,即可采用此法,先分离出NaCl,再分离出KNO3。

过滤洗涤就可以了;以上步骤反复多次,得硝酸钾就越多,浪费就越少。

网址:http://m.qide0550.com/?id=15583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发表评论
搜索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